董少鹏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自特朗普1月20日上任以来,美元指数下跌10%以上,道琼斯指数下跌9.6%,10年期美债收益率几经波动仍在高位徘徊。股、债、汇一起走弱,预示美国经济发生趋势性变化,即增长动力衰减、自我平衡机制减弱。
一般情况下,美国金融资产的价格走势代表着全球投资者的价值选择。在美国经济运行逻辑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如果美股下跌,则美债上涨、美元上涨。这是因为,美股下跌是基于上市公司盈利预期下调,而上市公司盈利预期下调的背后是经济增长下行。而经济下行会导致通胀走低,货币政策随之放松,利率也会下降,美国国债价格就会上涨。而美元作为超级国际货币,在经济下行时期扮演着避险资产的角色,汇率一般也会上涨。
然而,近年来美国政府的操弄导致资产泡沫越吹越大,如今已到了破灭的时候。2020年至2021年美联储与财政部合作大放水,导致道琼斯指数在2020年3月23日创出18213.65点的历史低点后开始暴涨。2022年1月,指数涨到了接近37000点。2022年7月货币政策开始转向,道琼斯指数于10月13日下跌至28660.94点,但很快又一路上行,在2024年12月4日居然涨到了45073.63点,是2020年3月23日18213.65点时的2.5倍。这样的走势无论与美国经济实际增长速度相比,还是与美元的内在含金量相比,都是不相称的。如今,美股泡沫正在破灭过程中。
自特朗普上任以来,美股出现较大调整,表面看是关税政策引发,实为美国主流资本“借坡下驴”。如果华尔街资本不抓住当前时机腾挪,可能很难找到最佳时间窗口了。
早在2021年,美国经济“滞胀”形态就已经十分明显了。拜登政府一方面延续特朗普第一任期对中国打压的政策,一方面推动乌克兰局势走向恶化,其目的是驱赶全球美元回流美国。美国还通过激活巴以冲突,加剧国际能源市场紧张,稳定美元汇率。同时,以偏高的联邦利率锁住美元资本,维护虚假的美股繁荣。
特朗普再次当选总统,是美国民众“图变”心态的反映,无论特朗普采取怎样的政策组合,美国经济滞涨的真相都会暴露出来。当前发生的股、债、汇一起走弱,本质上是美国内部经济增长乏力、继续操纵外部因素“贴补”内部经济的模式走到了尽头。美联储利率政策左右为难,国债偿付危机即将爆发,由美股大跌引发的美国主要金融资产大调整,已不可逆转。
特朗普推出疯狂的关税政策,表明美国使用了二三十年的全球收割策略已经失灵,迫使美国采取更加极端的手段维护霸权利益。
美国的单边关税政策,核心诉求是“让美国多赚钱”“让其他国家经济弱一点”,这绝非仅是特朗普的商人思维使然,而是反映了美国朝野的恐慌心态。长期以来,美国依赖其主导的“美欧强国向全球输出品牌、技术和资金——发展中国家从事一般制造业并向美欧强国提供廉价商品和廉价资源——美国主导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秩序和金融定价权”的模式,不断巩固美国的“金融帝国”“经济帝国”地位。在这种思维主导下,美国裹挟少数盟友国家破坏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对国际规则采取“合则用不合则弃”的态度。这是近年来WTO机制受损、多边贸易协定受到冲击、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泛滥的根本原因。
美国试图以强制手段实现制造业回流,同时觊觎加拿大、格陵兰岛、巴拿马运河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主导权甚至主权,是美国当权者对“美式全球收割模式”失灵的必然反映,并非一时冲动。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全球南方国家不断发展进步的时代背景下,维护自身发展利益、推动合作共赢、摆脱美国霸权的力量在显著增长,美联储政策对其他大国的影响力在明显减弱,全球化的多元经济格局正在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一些政客开始谋求“封关设卡”“扩大本土可控地盘”的出路。
所以,美国的单边关税讹诈只是表象,底层逻辑是一些政客和资本掌控者意图重新塑造美国收割全球利益的新机制。在看透了美国政策的底层逻辑之后,不管特朗普本人还是其他官员如何表态,甚至上演“用明天的自己否定今天的自己”的戏码,都不可能逆转全球资本对其政策的担忧。面对这一重大局势变化,参与美国金融市场的资本选择阶段性兑现,完全在情理之中。
编审:唐华 蒋新宇
【责任编辑:申罡】